找到相关内容1651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的。要把成佛变为现实,还需顾及主体问题。  成佛的主体性问题,在天台智者大师那里即是“了因佛性”问题。智师《摩诃止观》卷九下称:  若通观十二因缘真如实理,是正因佛性;观十二因缘智慧,是了因佛性;观十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0259502.html
  • 中国隋唐时期的儒、释、道哲学

    ,慧思为三祖,智f 为四祖。智f 又称智者大师,曾为 慧思弟子。智f 的着作很多,多由其弟子灌顶据其演讲笔录整理而成,主要 的有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,世称此三书为“天台三 大部”。弟子灌顶世居临海章安,故又称章安大师,后被天台宗人奉为五祖。  ①智f 的止观论。天台宗的特点是能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佛教学派的学  说熔于一炉,建立自己独特的体系,以适应政治上统一的需要。原来北朝佛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3959622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1)

    器官,必能减少无谓的伤害。例如:透过静坐,将身心调和,使情绪稳定,有益血液循环,调畅五脏六腑。天台智者大师对于禅定治病的功效,非常的肯定,他说:“夫禅坐之法,若能善用心者,则四百四病自然除。”坐禅不只...粪土,何必愚痴呢?明代憨山德清大师说:“老病死生谁替得,酸甜苦辣自承担,一剂养神平胃散,两重和气泻肝肠。”若是懂得陶冶心神,修养自己的心地,凡事心平与气和,必能受用无穷。   总之,佛法的诸多药方都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459654.html
  •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——以梁《高僧传》为中心的探讨

    益处,无怪乎慧皎特设“诵经”一科,应别有目的吧。 事实上,诵经、礼忏也是入三昧的前方便,天台智者大师于《法华三昧忏仪》中提及:  “先自调伏其心,息诸缘事.... 生重惭愧,礼佛忏悔,行道诵经坐禅观行...

    释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759657.html
  •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

    具三千。[⑧] 智者大师提出的“即假即空即中”之“止观”学说,虽然带有明显的印度佛教向中国佛教的过渡痕迹;但在心性论上,他已经将三谛、三观、三智、三千世界统统放在本觉之“一心”中,用“一心”统摄三千...起来,当然也就将善心与恶心统一起来。及至台宗的“性具善恶”说,它将本觉之性看作能悉具一切善恶诸法。智者大师认为,阐提不断性德之善,遇缘善发,故还生善根。诸佛虽不断性恶,但佛永不复恶。这是以熏习力说阐提还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259917.html
  • 现代净土宗的建立与开显--读李元松老师2003年净土九讲

    )  这些都是决定说!……  古今中外有谁否定净土?于印度、中国,大家都是肯定的。鸠摩罗什、玄奘都有翻译净土经典,世亲菩萨、智者大师也是(有净土方面的著作)。如果这些是假的,岂能编入大藏经?如果净土要...的实践   行者等!努力努力,勤而行之!常怀惭愧,仰谢佛恩。应知。(善导大师《般舟赞》)  现代净土宗的心要,就是除了老实念佛之外,没有“道如何修?”“真理是什么?”“何处是归趣?”的疑惑与不安。剩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059949.html
  • 华梵境教理论初探

    法立译《法句譬喻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4册  2、 姚秦?鸠摩罗什译《妙法莲华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9册  3、 梁?法云大师《法华义记》,《大正藏》第33册  4、 唐?窥基大师《法华玄赞》,《大正藏》第34册  5、 宋?智者大师《法华玄义》,《大正藏》第33册  三、 当代著述  1、 印顺法师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,(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2)  2、 圣严法师《禅门解行》,(台北︰圆神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159978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1)

    菩萨戒的思想体系多做深究及论述。[6]在其前之隋代智者大师虽曾探讨菩萨戒,但却未意识到由大乘戒如何含括小乘别解脱戒的问题。[7]   近代以来,中日对于菩萨戒的研究已渐趋向两极化的发展,前者认为“小中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
  • 宗教立法之刍议

    名所谓“断事沙门”(教团中处治僧尼触犯纲纪之僧职)。此举与佛教的“僧事僧决”,实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 到了隋朝,基本上也是萧规曹随,因为隋文帝信佛虔诚,主张“僧事僧决”。隋文帝后,炀帝虽以智者大师为师,...行之有年。宗教与政治自古以来即有不可分离、相辅相成的关连性,宗教没有离开过国家,国家也需要宗教对社会的辅佐教化。诚如东晋道安大师曾说“不依国主(国法),佛法难立”,宗教应受国家法令的规范与保护,就像建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060077.html
  • 唐五代禅宗文献中的避讳

    唐人所撰传记或行状碑铭为例:  《历代三宝记》卷十一:“武帝世,沙门释忘名著名。俗姓宗,讳阙殆,南阳人,为梁竞陵王友。”[23]  灌顶撰《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》:“大师讳智颇,字德安。俗姓陈氏。颖川人也...呼师父法名的。宋四明沙门知礼述《观音玄义记》卷第一:“卷上者,既有两轴,乃以上下而甄别。之次示能说之人,即天台智者。既是门人记录所说,故不敢正斥其法讳也。天台山者,即大师栖身人寂之所,故以此处显其人也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260080.html